你是不是也会对这两者有所疑惑?你是不是也会想什么时候用哪个算呢? 那么为了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就要搞清楚他们的定义: 1)面积配箍率: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箍率: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 如果你看完定义还是有点晕(没关系,我也晕),别着急,看完这两者的定义,再来看这两者出现在规范的什么地方: 1)面积配箍率:《混规(GB50010-2010) 》9.2.8.3,你可能会想到,没错,他是针对于受弯构件也就是梁来说的,其实这个定义也没说叫面积配箍率,只是我们俗称为面积配箍率(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欢迎拍砖),就是叫做梁中箍筋的配箍率;梁的箍筋是为了满足拉压弯剪扭承载力计算中的抗剪承载力(也有抗扭); 2)体积配箍率:《混规(GB50010-2010) 》11.4.17,为什么在这里提出体积配箍率呢,为什么在柱子这里计算体积配箍率呢?你看,是不是在整个第6章承载能力计算状态都没有出现这个体积配箍率要求呢?再看《混规(GB50010-2010) 》11.4.17条文说明,或许就能豁然开朗了,原来这个柱端加密区体积配箍率计算是出于抗震的考虑,是为了使柱具有必要的延性和塑性耗能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承载力计算的一种。所以你就明白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为什么与轴压比有关,为什么与抗震等级有关,从而体积配箍率就是一个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写到这里,应该就不会分不清什么时候需要用体积配箍率,什么时候需要用面积配箍率了。 总结:两者的研究对象,计算方法,计算目的都不一样。 (此帖是本人粗浅的理解,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