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证书

标题: 第3.6.2条规范条文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kuyell    时间: 2016-3-19 10:01
标题: 第3.6.2条规范条文理解
本帖最后由 kuyell 于 2016-3-19 10:06 编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6.2条: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第5款要求:“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本人的理解: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要通过楼板传递并分配到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
而预制板楼盖的整体性不如现浇楼盖,所以要在预制板上面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因此,水平作用力需要楼盖来传递,如果不需要传递水平力,则现浇层不一定需要吧。
请各位赐教。
作者: tyygy000    时间: 2016-3-22 16:38
作用主要是约束预制楼板,确保楼盖的整体性。也是确保地震力传递的措施
作者: cc1    时间: 2016-3-24 21:40
主要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作者: 刘二蛋    时间: 2016-3-25 15:19
但是7度区地震力也不小啊?
作者: zh8330516    时间: 2016-3-25 16:48
前边理解的应该都对,后面的啥意思?规范上说的是6 7 度地区用装配式楼盖需要的构造措施 必然有水平地震力啊
作者: andmesss    时间: 2016-3-25 17:06
现浇楼盖与装配整体式楼盖的最大区别应该就是楼盖的整体性了吧,6/7度地区也是根据地震力的大小适用的原则放宽使用。至于没有地震水平力时,还需不需要考虑风荷载?还有楼盖面层的做法之类的都需要综合考虑吧
作者: iweiwei1126    时间: 2016-3-25 21:56
是为了增加整体性的,在无地震的正常使用条件下,风荷载是很大的水平方向的荷载。前段时间参观了一个装配化住宅项目的施工现场,没有拍到楼板的施工样子,拍了一些其他构件的照片,可以参考一下。预制楼板上面留好预留的钢筋,装配好直接浇混凝土。
我级别太低,上传不了照片。。。。
作者: 9527    时间: 2016-3-28 18:52
现浇整体性也好点。。也能传递水平力。。




欢迎光临 第一证书 (http://dy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