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证书

标题: 计算总风荷载的时候,风荷载的分布形式? [打印本页]

作者: z6p    时间: 2016-2-18 18:18
标题: 计算总风荷载的时候,风荷载的分布形式?
如题,在三清讲义总风荷载为倒三角,但在兰定筠的讲义如1.4.6题风荷载分布为矩形。这样计算的总风荷载、弯矩或者底部剪力计算全部就不一样了?个人认为三角形分布合理一些,比较高处的风荷载较大,兰定筠的计算更保守一些。
作者: TXD124    时间: 2016-2-18 19:57
按照倒三角形来计算,矩形是欧洲规范的要求。
作者: zhuliang170    时间: 2016-2-18 20:24
总风荷载为倒三角形分布比较合理,这句话适用于大部分情况。风荷载的大小和地面粗糙度有关。
按大气高度方向分布来说,它有两个“端部”,
一是底部:有关概念即截断高度,在这个高度范围内~即风荷载从地面处至该地貌截断高度处都是一个值,按矩形分布。
二是顶部:有关概念即梯度风速,超过一定高度后~即风荷载不受地面粗糙度的影响,在高度一定范围是一个值,按矩形分布。
对于底部:截断高度对应A、B、C、D类分别取5m、10m、15m和30m。在该类地貌,在这个高度内,从地面处到该高度处风荷载大小为同一个值。
对于顶部:梯度风速对应A、B、C、D类分别取300m、350m、400m和450m。在该类地貌,超过这个高度后,风速不再受地面粗糙度影响,而是一级级保持一个值,级与级之间数值不同。

考题中的建筑一般都不会超过梯度风速要求的高度,所以说:风荷载为倒三角形分布比较合理,这句话适用于建筑高度的大部分。
而建筑的底部是否按照矩形分布还是直接忽略按地面从零开始(这点力简化对土建结构不算啥,但对幕墙等围护结构影响大),题干会有明确说明。荷载规范:P220~221,8.2.1条文说明
作者: mgaof    时间: 2016-2-18 20:33

从风荷载实际分布来说,肯定是三角形分布合理。
可是,荷载的分布是可以根据某项效应等效的。
作者: adidasljh    时间: 2016-2-18 21:51
这个跟房屋高度有关,根据荷载规范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求出风压,如果高度变化系数吴变化,则是矩形,如果递增,则是三角形。
作者: lanwei8300    时间: 2016-2-18 22:07
应按总风荷载为倒三角计算,这样分布才合符规范上的计算,三楼讲得较清楚了
作者: du757156809    时间: 2016-2-19 09:07
我觉得可以看看《桥梁风工程》_陈政清,还是对抗风理解还是很有用的。
作者: z6p    时间: 2016-2-19 09:44
zhuliang170 发表于 2016-2-18 20:24
总风荷载为倒三角形分布比较合理,这句话适用于大部分情况。风荷载的大小和地面粗糙度有关。
按大气高度方 ...

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请指正谢谢

作者: zhuliang170    时间: 2016-2-19 09:51
z6p 发表于 2016-2-19 09:44
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请指正谢谢

是的!
我是做幕墙结构设计的,风荷载对我的工作来说很重要。
一般超过一定高度(300m~550m)或比较重要的建筑,就不按照规范来确定风荷载了,做风洞试验确定。如:北京地标中国尊项目528m,上海地标上海中心项目632m等都是按风洞实验报告确定风荷载数值。
而对于截断高度,就是从地面算起达到一定高度(5m~30m)风荷载按照同一个值取用,这点容易被忽略。
作者: z6p    时间: 2016-2-19 09:57
zhuliang170 发表于 2016-2-19 09:51
是的!
我是做幕墙结构设计的,风荷载对我的工作来说很重要。
一般超过一定高度(300m~550m)或比较重要 ...

地面算起达到一定高度(5m~30m)风荷载按照同一个值取用,这个同一值是不是就是按照高度(5m~30m)处的风荷载标准值不变的,即从地面至该高度处为此值。
作者: zhuliang170    时间: 2016-2-19 10:26
z6p 发表于 2016-2-19 09:57
地面算起达到一定高度(5m~30m)风荷载按照同一个值取用,这个同一值是不是就是按照高度(5m~30m)处的风 ...

是的
作者: yan10011237    时间: 2016-2-19 20:59
在做题时按照规范中倒三角考虑,实际工程中多采用分段矩形。
作者: wanghui546    时间: 2016-2-29 18:45
注册考试,怎么也是以规范为准
作者: 星辰    时间: 2016-2-29 19:54
正常设计时,基本上都是考虑三角形分布,满足一般工程的设计要求了。




欢迎光临 第一证书 (http://dy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