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ischen 发表于 2015-12-30 21:51
这一题明显就是出自朱炳寅滴著作《高规》7.2.14 p275 “第三点 第3款 最后2句话(过渡层···)”,现在按 ...
wangfan 发表于 2016-1-25 16:19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 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 ...
wangfan 发表于 2016-1-25 16:19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 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 ...
wwjsdu 发表于 2016-7-6 09:13
考试遇到这样的题直接放弃吧,太耗时间,还很难做对
liumingqing 发表于 2016-3-2 16:26
但第7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啊,是过渡区,也就是属于其他部位,但表7.2.16给的是拉筋的,没给出箍筋的构造, ...
coming133 发表于 2016-2-17 10:16
这是题解答案编写的原因,其实他要是严格按照3楼专家所说的体积配箍率限值取约束和构造的平均值pv=0.96% ...
图图 发表于 2016-2-29 09:21
直接排除8@100,是因为底部加强区的构造配箍为最小8@100,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在非底部加强部位的8@150。 ...
菜根 发表于 2016-3-16 10:08
对,我的感觉也是不能直接排除,要经过计算再排除,就好理解了。
图图 发表于 2016-2-29 09:21
直接排除8@100,是因为底部加强区的构造配箍为最小8@100,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在非底部加强部位的8@150。 ...
尼卡 发表于 2017-6-5 20:03
8@150:[2x50x(600-30+4)+4x50x(300-2x30+8)]/[(600-30-4)x(300-30x2)x150]=0.53%
晓迷离 发表于 2016-7-27 13:17
我也选的A,他答案比较勉强,直接就把A PASS了,其实A按他的配箍率算起来够用 ...
zr199002 发表于 2016-4-10 11:33
他的计算应该是怎么排除8@100,结果硬是搞了一个验证10@100,而且介于加强层和一般层之间的这个概念,还是 ...
menghan 发表于 2019-9-3 00:35
张指导,是什么让我们在这里相遇?
欢迎光临 第一证书 (http://dy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