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yanzhong 发表于 2016-3-16 23:17

施书例7.5.10 每层土的E值有四个 根据什么取的值呢

明天传图片

fengyanzhong 发表于 2016-3-17 21:09

图片

发表于 2016-8-12 21:07

原帖由 yanzone 于 2011-8-13 11:49 发表
E0.25~0.5,下标的四种理解:
1.0.25~0.5是指土的应力从25Kpa变化到50Kpa的模量,或者反过来;
2.变化量处于25~50Kpa之间时的模量,这个显然不是,因为这个不是常量;
3.变化前,土的应力处于25~50Kpa之间;
4.变 ...



明显这个最靠谱,其实施书的哪道题目解答的已经很清楚啦,但是估计很多人没看懂,从这个疑问还有二楼的解答就看出来啦,明明是个超级错误的解答,那么多人还认为是对的。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选择回弹模量的依据是应力,这个应力取层中点位置的应力,然后选择E,E后面的下标是表示100kpa的倍数关系,如果是0.25-0.5,那就是25-50kpa,如果算出来的层中点处的应力介于某个范围,就取这个下标所代表的范围的E值。这个绝对没有任何异议,任何一本书都是这么讲的。

另外再说下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施书的解答我认为做的比较精细,个人认为也偏复杂,施书认为基坑开挖以后,挖掉这部分荷载是108kpa,这部分荷载去掉以后(把这部分荷载当成附加应力,并不是所有位置的应力都减少108,减少多少依据附加应力的概念来求解某深度的应力减少值),然后就得到施书中的pz,实际就是某深度的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多少应力(个人认为,基坑开挖后应该是这么样子,并不是任何深度的应力都卸载108,而是随深度递减,就想施书求的那样子),然后后面一列求出自重应力场下的应力pcz,然后用pcz-pz就得到土体在回弹变形的时候其应力是多大,取每层土层厚的中点位置的应力差E,就得到施书上的E值,然后进行下一步求解,相信大家都能看的懂,就不罗唆啦。

另外多说一句,张庆芳的书上也给出了这个题目的解答,张庆芳认为土体挖掉后,下面所有土层的这个荷载108都没啦,然后根据他的思路,重新从基坑面作为自重应力为0,求解各层土的应力,然后得到规范中列出来的pz+pcz,但是我认为规范中的pz+pcz是不是张庆芳书上说的那样子,就值得商量啦,首先粉土粘土的重度达到22.8,这个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规范中给出的pz+pcz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基坑面作为自重应力为0,求解各层土的应力pcz,一部分是基坑底卸载108后,在下面的土层残留的应力pz(和上面说的意思一样,自己斟酌理解吧)。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是那本书给的答案,还是规范中给出的答案,实际都是粗略估计,都是按照基坑一下子挖到底,108的荷载瞬间就没了的假设来求的,实际工程中,都是分层开挖,基坑回弹是个逐步变化的过程,和假设完全不吻合,所以求出的答案没有实际意义。

另外给出的E值,和基坑开挖回弹的E值有很大差别,正如张庆芳书上所说的那样,E值不适用于做基坑回弹计算。自己张张老师的书来看看吧。

辛苦半天,希望大家看明白,认为有道理的请狂顶。
2012-8-14 01:44
zjhsolo23楼
楼上讲的太好了。多谢多谢。
2012-8-28 14:18
superwsf24楼
多谢多谢,讲解明了啊
2012-9-10 17:20
zhjfrank25楼
首先应认识到土体是塑性的,应力与应变不是弹性关系,反映在图表中是曲线关系。压缩模量也好,回弹模量也好都是在曲线的某一个点的切线斜率,应当注意到曲线的每一点切线斜率都不同。为了方便计算和设计:规范规定在曲线的相近两点连接而成的直线斜率定义为模量。例如压缩模量,是压缩曲线在压强为100Kpa和200Kpa之间的直线斜率(压缩系数)通过数学变化而来,压缩模量是压力在由小到大对土体的影响而计算的。
回弹曲线(GB/T 50123与施书土的回弹再压缩曲线)根据工程需要要制成多个区段内的实际数据,这就出现了E的下标,E后面的下标是表示Mpa的倍数关系,如果是0.025-0.05,那就是25-50kpa。(2002版规范中下标不准确,回弹模量单位为兆帕,下标反是于千帕的关系)由于回弹模量是压力在由大到小对土体的影响而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就应该计算出某一土层在开挖之前后压力的变化范围,而这个变化范围或者说这个压力段才是我们选取回弹模量的依据。(02版规范对土的回弹模量说明不清晰,12版已明确要求根据不同的压力段来选取)而不是22楼根据某一点选取更不是2楼那个复杂的计算后选取。
先说12版地规227~228例题:Z1.8处压力段为41~0Kpa,大部分在E0~0.025之间,选取28.7;Z4.9处压力段为115~41Kpa,大部分在E0.05~0.1之间,选取22.3;Z6.9处压力段在161~139Kpa之间完全在E0.1~0.2之间,选取280。概念是比较清晰的,选值也是可以满足工程计算需要的。
再后说施的例题7.5.10:Z1.8处压力段为35.8~0Kpa,大部分在E0~0.025之间,选取28.7;Z4.9处压力段为104.2~35.8Kpa,大部分在E0.05~0.1之间,选取22.3;Z6.9处压力段在154.3~129.25Kpa之间完全在E0.1~0.2之间,选取280。选取数值和规范相同。
最后说两个例题之间的的计算方法,选取Pz+Pcz 与Pcz-Pz :一句话土的附加应力在土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力,在严格的数学计算中是有符号的,如果假定向下的力为正,那么土的附加压力就是负值。规范在严格的数学计算,施书采用绝对值计算,数值略有差别是应为容重取值的不同。
2012-12-27 14:51
aiwei_ok26楼
22#讲得很透彻~~~~大赞!!!!
2013-1-14 15:49
山风27楼
很有道理,先好好理解下
2013-1-15 11:52
zlrxl200828楼
好好学习下各位的经典之谈!
2013-1-18 10:01
kuangpiaoo29楼
22楼讲的很细,25楼对其进行了补充,尤其是25楼对如何选择应力段的思路,瞬间让咱茅塞顿开啊!
2013-5-9 17:07
srz11130楼
看了所有考友的解释,我提出点个人的看法:
1、关于施书pcz-pz和规范pcz+pz,我同意22楼的看法,即规范中采用的是方向力,实际计算时需考虑正负问题,而施书重则已经考虑了pz为向上与pcz是方向相反,因此直接用了pcz-pz。
2、关于Eci具体取值问题,我觉得25楼的考虑还不尽完善,提供以下几个疑问共大家讨论:
1)考虑一定厚度土层的性质,仍应以该土层中点位置土性质作为整个土层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因此进行Eci取值时,仍应以各土层中点的应力为准,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2楼和22楼的做法还是对的。
2)假设规范的例题绝对正确的前提下(本人从事过规范编写,感觉规范还是有一定机率出错,特别是条文说明中),那么沿用25楼的说法“E后面的下标是表示Mpa的倍数关系,如果是0.025-0.05,那就是25-50kpa,该表示方法为应力段的取法”即和压缩系数的表示方法一致,应该为从50kPa卸载到25kPa的回弹曲线算出的回弹模量,那么我们看看一层土的变化区间,首先我们仍以土层中点应力变化作分析,基坑开挖前该层中点自重应力=(108+142.5)/2=125.25kPa,基坑开挖后该层中点应力=(0+35.8)/2=17.9kPa,也就是这个土层中点在卸载范围应该是从125.25kPa卸载到17.9kPa,规范227页这么规定“Eci......,计算时应按回弹曲线上相应的压力段计算”,照此理解应该选择从125.25-17.9压力段的回弹曲线计算了,这是不是又没法取值了。所以个人感觉规范中的说法可能有问题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又不能说规范错了就不做题了:)我们只能认定规范是对的,在此前提下E0.025-0.05只能认定为卸载后的压力置于25kPa-50kPa的土层取该回弹模量,这样的话2楼和22楼的相关取值方法就是对的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施书例7.5.10 每层土的E值有四个 根据什么取的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