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发表于 2016-1-14 16:55
晓迷离 发表于 2016-1-14 16:50
抗震等级我有一个疑问很久了,7度半地区,乙类框架结构,三类场地,不到24米高,抗震构造措施难道要按一级 ...
我觉得按二级不合适,应该比二级高比一级低点,
图图
发表于 2016-1-14 16:57
晓迷离 发表于 2016-1-14 16:50
抗震等级我有一个疑问很久了,7度半地区,乙类框架结构,三类场地,不到24米高,抗震构造措施难道要按一级 ...
图审中心和你们单位总工是对的
wchsyq
发表于 2016-1-14 17:04
晓迷离 发表于 2016-1-14 16:50
抗震等级我有一个疑问很久了,7度半地区,乙类框架结构,三类场地,不到24米高,抗震构造措施难道要按一级 ...
一级构造,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3第二条乙类属于重点设防分类,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抗震措施包含抗震构造措施,所以应按9度考虑抗震构造措施,查表为一级。
river_
发表于 2016-2-23 10:01
本帖最后由 river_ 于 2016-2-23 10:05 编辑
假设一6°区81m高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的底部加强区范围内的楼层的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那么该楼底部加强区范围内墙体的轴压比最大限值和是否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轴压比分界值应为多少?
lanwei8300
发表于 2016-2-23 10:13
river_ 发表于 2016-2-23 10:01
假设一6°区81m高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的底部加强区范围内的楼层的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那么该楼底部加强区范围 ...
首先乙类得提高一度查3.9.3,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为一级,再根据7.2.13表限值为0.5,7.2.14条限制为0.2
xiaoyoutou
发表于 2016-2-23 10:16
高规3.9.7条乙类提高一度,表3.9.3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按7度,81米,抗震等级一级;假设非短肢剪力墙或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7.2.2-2条相应减少),表7.2.13轴压比限制0.5;表7.2.14可不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最大轴压比0.2
river_
发表于 2016-2-23 10:17
本帖最后由 river_ 于 2016-2-23 10:44 编辑
lanwei8300 发表于 2016-2-23 10:13
首先乙类得提高一度查3.9.3,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为一级,再根据7.2.13表限值为0.5,7.2.14条限制为0.2 ...
可是朱炳寅的书说在查《抗规》6.4.2条和表6.4.5-1时用本地烈度,那么一级(6°)是没有规定的。
-----------------
已解决,《抗规》没有规定,《高规》有规定。
miss_moonshow
发表于 2016-2-23 10:24
个人认为涉及到两次调整抗震构造措施的,其中有一个是调整抗震措施,一个是调整抗震构造措施时,最后提高的结果只能是提高1+,而不是提高2,大家请指正!
zyz1986x
发表于 2016-2-23 11:04
边缘构件的轴压比限值应该是按本地设防烈度控制,而框架柱需要按调整后的控制,剪力墙轴压比和地震无关,但是柱子轴压比和地震有关。
river_
发表于 2016-2-23 11:18
本帖最后由 river_ 于 2016-2-23 11:40 编辑
朱的书在这个问题是至少是只给了然,没有给所以然。
“一级”抗震等级的确定,事实上包含了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的调整。
而括号里的(7°8°),如果是调整后的烈度,那么就是没有必要写的。
所以,“理所当然”的,就只能是本地烈度了。
我认为,括号里单独在用烈度区分,只能是针对结构可能受到的地震作用大小的区分,理由如下:
1,一模一样的两个建筑,抗震等级都是一级,一个在8°区,一个在9°区,理论上受到的抗震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2,受到地震作用大的结构,更容易出现轴压比超限的情况,对结构抗震延性耗能不利。
同样的,抗震缝的宽度、框间结构横墙间距所涉及的烈度,都是本地烈度,理由如下:
高烈度区的结构受到的抗震作用大,位移也大、楼板内力也大,自然要加宽抗震缝宽度、减小抗震横墙的间距使楼板更有效的传力。
还有就是在计算框架墙柱弱梁时,一级(9°)框架单独拿出来用实配钢筋计算,而不是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本质上还是9°区的地震力太大了,用设计值增大系数的方法设计出来的截面太费了。
总上我认为,《抗规》《高规》里的“烈度”,与结构的延性(抗震等级)有关时,用抗震设防分类调整后的烈度;与地震力作用大小有关的烈度,用本地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