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
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我也感觉a项不能不排除,规范没有要求取平均值,严格来说,A项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补充内容 (2016-8-9 11:00):
a项不能排除 这一题明显就是出自朱炳寅滴著作《高规》7.2.14 p275 “第三点 第3款 最后2句话(过渡层···)”,现在按我自己理解解析一下,因为他滴《题解及分析》没有标示清楚。λv滴选择就多争议滴地方,按7.2.16,构造时候取0.1 由题解约束边缘时候取0.2 平均值就是0.15 算出pv=0.96%! 根据题解如果采用8号钢筋算出 pv=0.8% 所以排除了A B答案(相信很多人都死在A答案)!而纵向钢筋无论是取0.9%或者按他书上写滴(1.2+0.9)/2=1.05% AS=1890(1.05%)算出结果都可以稳稳当当选出8条18满足。最后答案就是C! 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解 Luischen 发表于 2015-12-30 21:51
这一题明显就是出自朱炳寅滴著作《高规》7.2.14 p275 “第三点 第3款 最后2句话(过渡层···)”,现在按 ...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于0.1计算的话,8@100的也满足啊 ,那这样8@100的也就符合答案了 wangfan 发表于 2016-1-25 16:19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 ...
这是题解答案编写的原因,其实他要是严格按照3楼专家所说的体积配箍率限值取约束和构造的平均值pv=0.96%,那么8@100是可以排除的。或者换句话说,书中按照构造限值来算,10@100结果是1.24%>0.64%,仅从计算结果看,与书中“过渡层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适当加大”,这结果也不属于“适当”的范围吧,都放大快2倍了。 直接排除8@100,是因为底部加强区的构造配箍为最小8@100,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在非底部加强部位的8@150。 但第7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啊,是过渡区,也就是属于其他部位,但表7.2.16给的是拉筋的,没给出箍筋的构造,只给出了底部加强部位的箍筋构造,而注3其他部位的转角处宜采用箍筋,难道这个箍筋就是按照底部加强部位的箍筋采用吗,规范并没有明确啊,此题直接排除箍筋8@100,感觉还是有点不妥,请高手回答下此处直接排除8@100的原因 wangfan 发表于 2016-1-25 16:19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 ...
对,我的感觉也是不能直接排除,要经过计算再排除,就好理解了。 他的计算应该是怎么排除8@100,结果硬是搞了一个验证10@100,而且介于加强层和一般层之间的这个概念,还是觉得第一次遇到很难处理的,肯定保守的选配筋大的啊!